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历史数据 盘活“山水田”:产业扶贫振兴乡村——乳源瑶族自治县产业扶贫亮点综述

盘活“山水田”:产业扶贫振兴乡村——乳源瑶族自治县产业扶贫亮点综述

一六镇蔬菜基地。 钟华 摄
乳源大桥镇蛋鸡代养项目。 吴梦雁 摄
大布镇腐竹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脱贫致富的农产品。 钟华 摄
蔬菜等产品成为乳源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 钟华 摄
给贫困户赠送猪苗。 李新华 摄
大桥镇禾花鱼产业项目成为农旅融合、乡村振兴、脱贫致富的引擎。 钟华 摄

 

核心提示

今年6月30日是广东第十个扶贫济困日。

在广东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之一的乳源瑶族自治县,正是山野碧绿,降雨充沛,耕作农忙的好时节。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这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世界过山瑶”之乡,正不断盘活“山水田”资源,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不断推进与农业产业扶贫的有效衔接,以优质稻、蔬菜、水果、畜禽、优质鱼等5大产品为主导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品为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化项目。

据统计,截至2018年,全县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091元,共有贫困户2536户6252人实现了脱贫。

深耕“主导产业”:“菜篮子”藏致富宝矿

走进崇山峻岭的大桥镇深源村,勤勉劳作、物产丰收的景象映入眼帘,乳源兴霖农业有限公司的蛋鸡养殖基地里,在农户们的精心管理下,6万多只蛋鸡正生产着源源不断的鸡蛋。

“大桥镇的空气和水土比较优良,适合发展畜禽养殖。目前我们企业已投资了1000多万元,年产蛋量超过百吨,主要销往韶关本地及湖南省等地区。”该公司负责人林源介绍。

一个个小小的鸡蛋,还为大桥镇产业脱贫迎来“鸡”遇。乳源大桥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张春林说道,政府和该企业合作,以代养代销和奖代补的方式,带动了包括大桥镇在内的1186名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产业“红利”。

“在这个蛋鸡代养的项目里,贫困户按人均1342元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共计159.16万元,委托公司购买每人20只共2.37万只鸡苗,合作周期为3年。由企业代养代销,减轻贫困户技术、防疫、销售方面的负担。”张春林介绍。

地处高寒石灰岩山区的大桥镇,近年来还通过基地带动、企业推动、大户拉动,大力发展鸡蛋、辣椒、禾花鱼等农业产业,为全镇200多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提高收入、改善生活等夯实坚固基础。

不仅在大桥镇,在乳源瑶乡的其余8个乡镇,“米袋子”“菜篮子”正不断地掘出产业“金矿”,致富乡邻。

“根据乳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联动的发展思路,我们积极引导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化项目,其中优质稻、蔬菜、水果、畜禽、优质鱼5大产品是产业扶贫的主导产业,茶叶、油茶、中药材等产品是产业扶贫的特色产业。”乳源县委农办、扶贫办常务副主任郭桂运介绍。

为此,这个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石灰岩山区、生态发展区于一体,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正充分用好“以奖代补”产业扶持政策,结合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实施区域产业发展(高寒山区林下经济产业带、石灰岩山区落叶水果和高山蔬菜产业带和平原区生态观光产业带);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大户带贫困户、代种代养等模式,带动贫困户参与长效稳定的产业项目,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大户与贫困户紧密合作经营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

作为韶关市唯一没有相对贫困村的山区县,据统计,乳源全县共有贫困人口2812户7118人,其中有劳动能力贫困户1536户5255人,无劳动能力贫困户1276户1863人,分布在102个行政村1055个自然村。随着产业扶贫不断提升“造血”功能,目前,全县已建立了23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1536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稳定增收。

打造“特色产业”:新“增长极”显山露水

穿越莽莽群山,坐落于岭南腹地,位于乳源西北角的洛阳镇,茶林漫山,风雅宜人。好山好水出好“茶”,其中,作为一种药材的九节茶,正成为该镇打造“特色产业”,乡村振兴的新“增长极”。

长期以来,受地理环境及基础设施等因素制约,洛阳镇农业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现有贫困人口200户499人,其中有劳力贫困户100户354人。然而,这个山地资源丰富的山区小镇年降雨2249毫米,是全市降雨量最集中的地方,境内95%以上为天然生态乔木林,也是全市生态乔木林覆盖率最高的乡镇之一。无论气候、山林土地和空气、水资源、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都适合半阴生常绿亚灌木——九节茶的生长。

为此,洛阳镇采用“公司+村委+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方式,开发打造九节茶种植产业帮扶基地。该基地通过与广州敬修堂药业合作,签订了购销协议,以公司为龙头,基地和村委、合作社为纽带,贫困户为基础,大力发展九节茶特色中草药种植,采取解决务工+承包种植+代种代管等多种方式,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

目前,全镇共种植九节茶面积3000多亩,辐射带动全镇154户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和没有兜底的无劳力扶贫户增收脱贫。预计丰产期后,有劳动力的贫困户每户每期增收4500元以上,无劳力贫困户每户每期增收2500元以上。

“九节茶具有一次性种苗投入,多轮收割,抗冰冻雨水等灾害的特点,年产量可稳定提升。九节茶合作社与敬修堂药业合作,可以为九节茶种植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保障苗种供应及产品销量,同时还能解决村里的富余劳动力就业。”洛阳镇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道。

一位在洛阳镇坪溪村九节茶产业帮扶基地劳作的贫困户介绍,他们家里承包了3亩九节茶,在“公司+村委+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帮助下,丰产期后每亩增收4500元。

在乳源瑶乡各镇村,如同洛阳镇九节茶一样,特色生态农业已刮起产业“风潮”,各镇正逐步迈向农业产业化道路,建立脱贫长效机制,促进可持续发展。

推进“一镇一业”:借力政策长效“造血”

乳源三个平原乡镇之一的一六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全镇总面积84平方公里,其中总耕地面积1029.4公顷,总人口4491户16489人,精准贫困人口369户782人。

近年来,一六镇把产业扶贫作为提高自身造血能力的主要抓手,结合各村实际及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大力发展蔬菜种植等产业,促进全镇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建立稳定、长效的“造血”型扶贫产业项目,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并通过各村党支部推动、基地带动、企业拉动,推动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金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大棚蔬菜种植项目。

走进该镇一六村,可见由金穗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菜场里,农户们在大棚、冷库、检测室等场地各司其职。据负责人傅连红介绍,菜场的种植规模有1430亩,每年根据订单种植香芋、冬瓜、南瓜、稻谷、大青等10余种谷物、蔬菜,年产蔬菜量达15000多吨,主要销往珠三角并出口海外。

据介绍,镇政府通过整合该公司及贫困户资源,形成龙头企业+党支部+贫困户发展模式,企业负责蔬菜种植、日常管理、技术投入和销售,党支部动员贫困户流转土地,筹集项目资金、建立蔬菜大棚,贫困户参与产业项目监管和劳务输出。预计项目将带动全镇有劳动能力贫困户户均增收724元以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4人,年工资收入超3万元,有效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为迸发产业扶贫活力,乳源也相继出台了各种扶持政策,让更多产业项目发挥“造血”功能。

“乳源调整了产业扶持政策,奖补标准提高到每户8000元,并实行阶梯式奖补;出台政策鼓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电商平台等农业经营主体采取领办股份制经营主体、代种代养等形式参与产业扶贫,全县535户在家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全部与经营主体签订产供销合同;按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要求,整合帮扶资金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郭桂运介绍。

探索“一村一品”:依托特色振兴乡村

走进地处高山峡谷的乳源大布镇,这里群山环抱,翠竹成林。在绿水青山的馈赠中,番薯干、腐竹、竹笋成为这里远近闻名的农产品,也成为“一村一品”、乡村振兴的产业“法宝”。

其中,在埕头、夹水、英明等村庄,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番薯干种植基地。据介绍,番薯干作为大布镇的农业经济支柱之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种植、加工、销售运行体系。番薯干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0多亩,可生产番薯干产量600吨,年产值达到1200万元。一位埕头村村民介绍,自家连续6年来,每年种薯10亩,每亩番薯产量在2500至3000斤,年收入约5万元。

为进一步促进大布镇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建立稳定、长效的“造血”型扶贫产业项目,推进镇主导产业发展,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大布镇推动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乳源县荣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布番薯代种植基地建设项目。

贫困户以委托公司代建设番薯种植基地,并委托其代种植番薯等农作物及负责代销售等形式进行投入,委托该公司进行番薯代种代加工、日常管理技术指导和番薯及番薯干的销售,贫困户参与日常监管及学习番薯等农作物种植技术,为产业发展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位于西京古道旁的大桥镇中冲村,同样是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的景象。中冲村作为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种着一望无际的水田,每年水稻种植完成后,村民们忙碌着在田里撒下鲤鱼、鲫鱼等鱼苗,待到稻谷收割前放水捕鱼,这些吃稻花长大的“禾花鱼”,正是中冲村“稻鱼”丰收,脱贫致富的写照。

据介绍,中冲村、核桃山村、塘峰岩村、三元村等一带近一千户农户,都有稻田养殖鲤鱼的传统习惯。近几年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农户不断增多,养殖效益不断提高。由于养殖效果显著,中冲村定为养殖核心区,经评审,中冲村富民种养合作社在2017年底确定为国家级稻渔种养综合示范区。

在禾花鱼产业的辐射带动下,62户贫困户养殖了175亩禾花鱼,一年总收入达到35万元。依托于田间的美味珍馐,禾花鱼节、绿色徒步节、古道美食节、古书院文化展等一系列精彩活动也相继举行。在2018年举行的乳源首届西京古道文化旅游节暨大桥镇第二届禾花鱼节里,游客下田体验捉鱼乐趣,品味乡村原生态美食。

在山高林密、河溪众多的乳源,各镇村同样盘活“山水田”资源,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措施之一,2018年以来,县镇两级共统筹精准扶贫资金2700万元,实施了15个产业扶贫项目,带动1520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稳定增收,不断推动农旅融合、产业发展、乡村振兴。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19/0610/58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