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历史数据 凝聚智慧 描绘图景 建设具有韶关地方特色的国家高新区

凝聚智慧 描绘图景 建设具有韶关地方特色的国家高新区

春意正浓时,山环水抱的韶关青山连绵,绿意盎然,碧波荡漾,美不胜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昨日下午举行的韶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专家咨询调研座谈会上,来自国家科技部、火炬中心、省科技厅及相关研究机构的领导、专家组成调研组,围绕“韶关高新区未来发展”各抒己见,深入探讨,纷纷为韶关高新区未来发展建言献策。与会专家们充定肯定韶关在以升促建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对韶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表示认可。同时,也为韶关未来发展出谋划策,在思想的碰撞中坦诚交流,碰撞交锋,以智慧谋划当下,用远见决胜未来,为韶关高新区未来的发展凝聚智慧,描绘未来清晰图景。

对接国家战略,打造韶关地方特色创新园区 

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调研员 王光辉 

“高新区的升级工作强调的是以升促建,创新驱动是国家战略,通过以升促建,带动创新战略在地方的落地实施。”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调研员王光辉在谈到高新区创建的意义时说。  

王光辉对韶关市的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认为韶关创建国家高新区和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心坚定,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并指出韶关市要深入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强化统筹,进一步明确目标定位,积极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建立更加完善的创新创业体系,增强创新培育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企业孵化能力,高新区发展定位要更好地对接国家重大战略与区域特色,谋划高新区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对产业特色进行再细化和再聚焦,要突出开放合作特点,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形成极具地方特色的创新型园区。

转变发展理念,让高新区成为城市创新驱动发展主战场 

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管理处副处长 周力 

“高新区以升促建,升级国家高新区,升什么?促什么?这是在高新区升级过程中要弄懂的问题。”在谈到高新区的发展定位、发展理念时,科技部火炬中心高新区管理处副处长周力提出了高新区发展的关键问题。他说,创新驱动发展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是发展理念转变和提升的过程,高新区的规划提升要体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新要求。  

周力建议,韶关高新区作为城市创新驱动发展的主战场,韶关市委市政府应在政策、资源、人才、体制机制等各方面向高新区倾斜,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配强干部队伍,创新薪酬制度,形成人才聚集的洼地。要真正形成一区多园协同发展、错位发展的态势,真正做到一区多园的全市统筹发展。同时,周力也指出,高新区的发展是长期的漫长的过程,市委市政府对高新区的发展要有耐心,考核方式要有所区别和创新,让高新区真正成为韶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打什么牌,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总经理 陈文丰 

经过深入调研和听取汇报,北京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常务副总经理陈文丰对韶关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韶关区域交通优势明显,科技氛围浓厚,科技投入、成果转化较好,领导高度重视,莞韶深入合作,以升促建工作采取了确实有效的措施,是韶关高新区升级为高新区的重要前提。

他指出,围绕广东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部署要求,新时期韶关要实现创新发展,努力把韶关高新区打造成广东北部生态发展区以创新驱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就需要明确打什么牌?举什么旗?走什么路?  

陈文丰表示,韶关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越,老工业基地基础雄厚,作为广东欠发达地区,韶关的发展要结合韶关独特的资源优势,打好生态文化牌、区位优势牌和老工业基地牌,打好组合拳,做出韶关特色。  

陈文丰说,国家高新区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表明,创新驱动发展是高新区发展的本源和核心,是要一直高举的旗子,但不同地区发展路径的选择与地区发展阶段和发展特色紧密相关。韶关目前的工业化进程发展较慢,这决定了新时期韶关的发展肩负着双重使命和双重责任:要在产业和规模上找到平衡点。要集聚创新资源,注重效益。要注重培育新兴产业,要做“单打”冠军,而不是“全能”冠军。要完善服务体系,营造创新氛围。要加强资源对接,实现合作共赢。

做强优势产业,拉长产业链 

上海紫竹高新区党工委书记 骆山鹰 

通过深入的参观调研和考察,上海紫竹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骆山鹰认为韶关生态环境优美,产业布局合理,发展潜力巨大,在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建设方面都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和成果,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体现韶关特色,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韶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韶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工作,不仅仅停留在规划上,而且落实到具体的措施上,思路清晰,谋划准确,让他感受到了韶关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活力和巨大潜力。他非常看好并支持韶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  

为进一步推动和鼓励韶关高新区以升促建工作,提升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骆山鹰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拉长装备制造产业的产业链,做好前段和后端的配合。二是在招商留商的同时要注重选商,要提高选商的门槛,提高招商的质量和水平。三是要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要制定培养和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四是要注重人才引进的错位发展,注重引进应用型人才。五是要对标国家高新区的标准要求,尽快补齐短板。

补齐短板,继续提升创建工作质量和水平 

省科技厅副厅长 杨军 

省科技厅副厅长杨军表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地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从国家高新区产业升级战略层面给予指导。广东举全省之力大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为各地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发展机遇。韶关创建国家高新区意义重大,有利于更好承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大湾区向内陆纵深发展提供广阔的腹地。  

杨军指出,韶关市委市政府把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举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以升促建工作高位推进,已具备升级国家高新区的条件。目前,韶关产业布局更加合理,莞韶合作更加紧密,高端创新资源更加集聚,转型升级的优势更加明显,但同时还存在一些短板,需要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逐渐完善,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一是体制机制要更加完善;二是创新资源要更加富集;三是要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四是要对标国家高新区的标准,进一步补齐短板。杨军表示,省科技厅将一如既往关心支持韶关高新区的建设发展,并在人才、项目、平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提高韶关高新区建设水平。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创新创业环境 

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副会长 王建新 

“韶关已经达到了升级国家高新区的基本条件。”在谈到韶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时,中国医疗器械协会副会长王建新表示,韶关市委、市政府对创建工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韶关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山清水秀、资源丰富,产业发展战略规划思路超前、条理清晰,升级国家高新区具有条件。  

王建新就韶关高新区对标国家高新区的要求和标准,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他建议要借助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的契机,加强人才的引进,加大对韶关高等学府的建设和投入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创新投入力度,积极搭建研发平台,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要注重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对接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的创新资源。要发挥韶关文化和生态优势,做强韶关的特色产业。

精做独特产业,形成韶关独特话语权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曹方 

“韶关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是缩小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地区的极化效应和创新资源的马太效应的重要抓手,是关系到韶关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抓手,我非常赞同韶关高新区以升促建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工信部赛迪研究院高新技术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曹方开宗明义地表明了韶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的重大意义。  

曹方指出,韶关老工业基地实力雄厚,新兴产业发展迅猛,高新区产业发展焕发勃勃生机,创建国家高新区工作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但还需进一步提升创建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补齐发展短板,如韶关还未形成创新资源的富集区,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还比较少,高新区土地开发利用率还比较低,产业特色不够明显。曹方建议,接下来,韶关高新区要站在国家的高度,赋予高新区更高的历史使命,发展定位要更高,产业定位要更高,重点打造韶关产业的独特性,挖掘韶关产业特色,创建极具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走出具有韶关特色的转型发展道路。

紧密对接大湾区,构建互补共赢的产业协作体系 

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院研究员 廖志明 

韶关突出的区位战略优势、充足的资源要素、优美的生态宜居环境、厚实的产业基础,这些给湖南省科学技术研究开发院研究员廖志明留下深刻印象,他表示,韶关创建国家高新区,对于落实国家和广东省的战略部署,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廖志明表示非常支持和鼓励韶关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  

廖志明对韶关高新区未来发展提出了三点思考:一是要思考韶关如何更好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重大战略。韶关属于粤港澳大湾区“圈层结构”近圈层,是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内陆的桥头堡。韶关高新区不仅仅要承接大湾区的产业转移,而且要紧密对接大湾区产业、技术以及各类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二是韶关作为广东的桥头堡,要思考进一步加强与邻省湖南各类创新资源的合作。他指出,韶关与长沙等地的产业契合度高,产业结构相似,韶关要积极谋划与长沙等地创新资源的对接,谋求创新成果的转化。三是要思考韶关的产业特色,注重产业个性和特色的挖掘。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19/0418/45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