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文化 古韵悠扬的新丰秀田村

古韵悠扬的新丰秀田村

从新丰县马头镇东南前行约4千米,就能看到自南往北缓缓注入新丰江的柔曲层坑河(鲁古河),河西纵列雄壮的军屯山,西南有层坑山、狗岭,东傍上湾山、江屋岭、车田岭,构成缓峰重重绿,翠竹层层鲜,生机浸沃野,清风四时爽的秀田山间盆地。在河西畔,余、江、黄三姓鼎立,密布黄田心、层坑村、江屋等14个自然村。从北至南,矗立宝源堂、黄氏祠、古枫树、益盛楼、下楼、上楼、上楼角围、墩子头围等,它们布局整齐、风格独特、文韵历历,共同组成生机盎然的秀田村。  

据《重修黄氏宗祠·序言》载:“秀田黄氏始祖自明朝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入居时白手起家,以养鸭为生,把数百亩的荒坝垦为良田,十里河坝植起竹木林带……”华公祠堂由华公儿孙在他生前选定的地方建造,建于明朝崇祯二十五年(公元1653年)。祠坐丙山壬向兼己亥,分三进八间,增建后楼,风火山墙,土木结构。正厅为抬梁穿斗式木结构,面积885.15平方米。新修缮的黄氏祠(现为秀田村文化站)仍保存黄氏拓基创业的文化精粹。大门联:“千倾家声远,三多世泽长。”一井二进,中堂楹联:“祖德源流江夏,孙枝诚敬清秋。”额悬“厚德载福”(侧配“崇文”“尚武”)。正厅联:“左的昭右的穆,尊则祖敬则宗。”神龛供“江夏黄氏历代先祖之神位”,配联:“朝夕莫望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黄氏宗族文化浓郁。  

宗祠背面(南面),屹立二株参天枫树。它们根基厚实,枝虬叶茂,是村里的地标。据《秀田古树传说》载:“秀田古树据传生于公元一五五四年……品种为秋枫,又名重阳木,茄冬。树高三十米,树围六点四米,冠幅二十五米。”传说明朝嘉靖年间,秀田黄氏先人华公正值年少,游历途经此地,觉得这里山水秀雅,气候宜人,便定居于此,以养鸭为生。一天,有两位邋遢乞丐上门乞食,华公见其可怜,二话不说,杀鸭给他们吃,并将自己的床借给他们睡。次日清晨,华公一觉醒来,乞丐不见了,却见天空飞来一对白鹤,嘴叼重阳木种,种在屋后。数年后长成两棵大树,枝繁叶茂。每年春天,树上都会出现一群白鹤翩翩起舞。夜间,白鹤化成白衣仙女,嬉笑弹唱。因此,本地人也称此树为“鹤树”。周边村民常来树下许愿,求功名、求姻缘、求子嗣,皆得灵验。  

黄氏宗祠西南侧,坐西朝东静立着益盛楼。这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式围楼,占地面积约750平方米。卵砂石砌筑,四角为二层二面坡硬山顶重檐楼,镶拱形、圆形、卧一字形和十字形窗,檐线彩绘各式祥瑞、山水图案;余部平房连接,周掘排水沟。内部近四米宽檐阶隔住宅,用天井进一步分出各使用单元,整齐划一,布局合规。西南隅为德盛堂,仍有多户住家。  

益盛楼南面相距约50米,为正在修缮的下楼,正面开三门,大门额悬“武略第”匾、“郎官第”匾,配联:“文官定国,武略安邦”;南、北、西三面均为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镬耳风火墙,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紧邻其南面的上楼仍在修缮中,原貌与益盛楼酷似。  

据《余氏族谱·源远流长层溪水》载:“……层坑、上湾村。此处古称层溪,是本县余族的发祥地,也是余姓人口聚集的地方。”层溪始祖思贤公,是韶关余靖公的十六世孙。据传,六百多年前,思贤公从龙门上建迁到此地落居,见石角、古鲁两条河水汇合于此;白泥峒、赤水坑、石燕峒三条溪水也流经此地,便将这里称为层溪,意为“层层溪水,永流不息”,几百年后迁余姓至秀田。村西南有上楼角围,余姓建于明代,占地面积约875平方米,配近400平方米的风水塘;广阔的门坪前中央有掘于400多年前的秀田古井,圆形,直径1.5米,红砂岩甃沿,镶井壁,三个直径0.3米的圆井盖,如三星伴月,极独特,属于新丰县不可移动文物,为当地另一地标建筑。雄壮的围楼青砖砌,石灰岩条铺檐阶,镶墙角;封檐板雕牡丹、松枝、葫芦、祥云、花瓶、蝙蝠、扇面、喜鹤、博古架等图案,正面五门洞开,二尊三层硬山顶镬耳风火墙,凤尾脊,浑身镶拱形、圆形、竖一字形、棱形和十字形窗。  

与上楼角围相距20米南面的墩子头围与益盛楼有“表兄弟”式的相似,却残损严重,不过,其文化气息仍清晰可感。且不说石灰石门墩雕圆形方孔钱图案,内前厅隔板额书“崇礼”“雅沁”等便散发出难以掩饰的文化底蕴。  

另外,村北面的宝源堂,是坐东南朝西北的青砖砌细围,东、西二角均为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镬耳风火墙,也是当地古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20/0912/179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