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时政要闻 新丰推行标准化农民工匠模式,打造“颜值”+“内涵”新农村

新丰推行标准化农民工匠模式,打造“颜值”+“内涵”新农村

日前,记者来到在新丰县马头镇大陂村的村史馆,农民工匠黄竻雅带领着数名农民工匠正顶着烈日搭建村史馆后院的文化长廊,搭屋顶、凿眼、刨料……忙得不亦乐乎。  

22

图为在新丰县马头镇大陂村的村史馆,农民工匠黄竻雅(右一)带领数名农民工匠正顶着烈日搭建村史馆后院的文化长廊。

环顾四周,百年历史的雕花梁、淘汰了的老式农具、一件件摆放整齐的老物件、墙上张贴的图片和文字,无声地诉说着大陂村的过往和发展变化,这座距今约200年历史的传统客家风格的老屋,如今成为大陂村村史馆,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险些拆除的危房。这座由黄竻雅等20多名农民工匠用勤劳和智慧打造的村史馆,开创了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去年,新丰县以马头镇大陂村为试点,培育农民工匠团队承接农村小型项目,进而优化项目实施流程,降低项目建设费用支出,成功探索构建了标准化农民工匠项目建设模式,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进度。

“无奈之举”却开创新农村建设新局面

“随着农村破旧泥砖房的拆除,为让村民家中有历史印记的老物件留下来,同时为广大村民搭建精神家园,凝聚乡情乡愁,去年10月,利用老屋建设大陂村村史馆被提上议程。”新丰县马头镇副镇长马月向记者介绍。  

当时,当地村委照常请来专业机构进行评估,可报价结果都在300万元左右,让人望而却步,于是有村民提出拆除的建议。无奈之下,大陂村村“两委”干部想起了村里有建筑经验的黄竻雅。  

当村“两委”干部找上门时,深爱家乡的黄竻雅一口答应了。说干就干,黄竻雅带领着20多名村民历时一个半月,花了不到30万元最终高质量完成了村史馆的修缮。  “专业机构估价300多万元,而我们只有20多万元的经费,要怎么干呢?我想到了回收旧房拆下来的木材、瓦、窗来打造村史馆,节省了大量的成本。”黄竻雅一边说一边带领着记者参观村史馆,他指着后院尚未完工的用旧木材搭建的文化长廊说,“你看这是我自己设计的,村民都说不错。”

得到认可标准化农民工匠模式“走起”

大陂村村史馆建成后成为当地文化地标,得到村民的一致好评,黄竻雅因此有了名气,他的工程队还收到其他村的邀请。之后新丰县各地陆续组建,建起多支“快好省”的农民工匠队伍,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新路子。  

“我们发现以农民工匠承接的小型项目建设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当地急切的项目建设需求,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更有效地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项目都是本村人做的,他们能更好地挖掘保留本村的文化传统,留住乡愁。”新丰县委农办挂职副主任廖建强说。  

试点成功之后,新丰县开始探索构建标准化农民工匠项目建设模式。为进一步提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与农民工匠团队承建质量,新丰县出台了《关于支持村级组织和农民工匠承接农村小型工程项目的实施意见》,标准化打造本地农民工匠团队,规范项目建设流程,明确监督验收要求,真正实现“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自己的项目自己干、自己的质量自己管”。目前,全县登记在册农民工匠有844人,其中获得省住建厅所授农民工匠证书的92人,在镇村启动小型项目共120个。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农民工匠的培训力度,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全面推行标准化农民工匠模式,打造出既有‘颜值’又有‘内涵’的新农村。”廖建强说。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20/0714/161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