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文化 翁源的“舞源”

翁源的“舞源”

据现有文献记载:翁源的“歌舞”表演,在南宋初就已经开始。南宋大诗人、大文豪杨万里带兵经过翁源,见夹道上的县人以歌舞欢迎他们,他便写下“藤深猿不见,声到客愁边”的三首诗。诗中记载了翁源当时的人文地理环境,也盛赞翁源人民载歌载舞的热情。他还为官兵因有这么好的歌舞而不愿离去而担忧发愁,幸好翁源官民通情达理,让杨监司及官兵高兴而来,欢喜而去,还能二度来翁。  

翁源的这个歌舞叫“摇船舞”,以划船摆渡的动作和八音乐器搭配而贯串全舞,但这歌舞仍不够成熟,还需要时间来磨练。  

到了明朝中期,因陈璘赠“官渡船”的故事真切感人,也得到县人的广泛传颂,人们便将这个故事编进歌舞内,从而充实了“摇船舞”的内容,重新焕发活力和艺术水平得到提升的“摇船舞”与民众见面后人气急增,成了最受县人欢迎的舞种。  

民国初期,县绅陈子巽为民打击盗贼、铲除恶霸的壮举深受县人拥护,在剿灭黄冈、官坪劫贼后,县人再将《十唱陈跳》新内容融入“摇船舞”,再度将“摇船舞”推到更高的艺术境界和鼎盛期。  

在一些大墟场如官渡、翁城、周陂和南浦等地,一出“摇船舞”甚至连唱三夜,仍出现座无虚席的空前盛况。

此后,随着各个移民潮进入翁源,也带来一些舞种,经过本地的吸收和改进,逐渐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舞剧:如仙鹤舞、渔蚌舞、春牛舞、烟火舞及推车舞等应运而生。  

“摇船舞”迎合了一个社会的发展需求,也是反映生活风俗的一个侧影。当人们厌倦了个人崇拜,转而寻找一种大众化艺术、体验视觉享受时,反映民众疾恶如仇和劳动生活的“春牛舞”“渔蚌舞”等舞,及时出现在大众面前,也给青黄不接的舞台艺术带来一线生机。

新兴的“春牛舞”,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耕牛搬上舞台,又用劳动民众日常简单的语言动作、春耕秋种农事、耕牛的冬闲嬉戏打闹及在春耕秋收默默付出,用各种舞姿淋漓尽致展示在舞台上。因而,受到与牛有深厚感情的广大民众的欢迎是必然的,也是编舞者期待的效果与收获。  

不负众望的“春牛舞”与“摇船舞”,不但受到广大农民朋友喜爱,有着广阔的民众舞台前景,而且充满了艺术活力,成了本县的当家传统舞种。尤其是“摇船舞”,其艺术生命依然非常顽强,历久弥坚,成了翁源舞台的顶梁柱。  

作为传承了近千年的“摇船舞”起源地,和南宋古县城——官渡镇,自然成了翁源舞台艺术的“舞源”。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20/0627/1559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