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县市区翁源 翁源174个村、2231个“大喇叭”全覆盖——“村村响”助力抗疫保春耕

翁源174个村、2231个“大喇叭”全覆盖——“村村响”助力抗疫保春耕

20世纪60年代,“大喇叭”广播在农村信息传达上曾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电视、电话、互联网等多种信息传递载体的出现,“大喇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翁源县启动“村村响”应急广播建设,短短30余天,就在全市率先建成1个县级广播中心、8个镇级广播站、174个行政村(社区)级广播室,2231个接收终端,实现县、镇、村三级广播全覆盖。“大喇叭”在翁源县的村里玩出了新花样,焕发了新生机。

“村村响”广播全覆盖农村宣传无死角

3月18日上午8时,“村村响”广播又在龙仙镇青云村响起,权威疫情信息、防控知识、防控方式通过广播传向村子的每一个角落。“多亏了‘村村响’,工作好做多了!”青云村党支部书记李灵杰说起“村村响”广播满口夸赞。

翁源山多地广,人口居住分散,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较多,接受能力相对较弱,难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获取最新的应急信息。疫情发生以来,该县充分利用“村村响”广播的覆盖优势,清除了广大农村信息接收的盲区。

李灵杰介绍,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来,该村前期上门只排查出22名外出返乡人员,广播宣传政策以后,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到村里报备。“广播天天响,村干部天天来,都是为了我们好。”青云村村民何香莲通过广播了解了疫情形势,将儿子的婚期延后。截至目前,翁源全县共劝阻各类聚集性活动1020起。

据悉,今年以来,翁源将“村村响”应急广播建设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成立筹建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全县“村村响”建设工作。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影响,该县巧用视频会议、微信工作群等部署工作,及时解决机房及广播安装点选址等问题,迅速确定全县2231个接收终端(大喇叭)的安装点位。同时,充分整合优化各镇、村原有资源,采用有线+无线(调频发射)+4G卡性价比最高的模式,累计投入668万元,实现了县、镇、村三级广播全覆盖,初步建成了日常广播与应急广播相联动的农村广播“村村响”服务网络。

内容丰富“接地气”群众反响热烈

“春季浇水要尽量选择滴灌或微喷等方法,避免洪水漫灌……”新江镇渔溪村裕兴合作社社长张群太在自家认真听着“村村响”广播。作为曾经的贫困户,现在的产业致富能手和带头人,张群太联合8户村民承包了100亩大棚、50亩荷塘以及50亩鱼塘,当前正为连续阴雨天气对大棚内辣椒产量的影响发愁。“正好今天大喇叭播了大棚蔬菜种植知识,我们农民都能听得懂,太及时了!”张群太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翁源是一个客家人聚居县,主要语种是客家话。疫情来临,“村村响”广播成为防疫知识宣传的关键阵地,该县采取了普通话和客家话“双语”播放防控新冠肺炎基本知识,让村民既听得懂又记得牢。平日里,“村村响”广播则是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获取脱贫致富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

除应急事项通知广播,翁源突出本土化内容,还制作了“党的声音、县情播报、乡村振兴、惠民政策、致富桥梁、农时话农事、道德讲堂、百姓心声”等日常八大版块,每天定时播报,让农村群众在田间地头、村场内外就能了解党的政策、学习农业知识,宣传效果超出预期。

另外,翁源县注重“村村响”建用同步,出台了《翁源县“村村响”应急广播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广播室管理制度》等制度,并按照每个镇、每个村(社区)各配备1名广播员的标准,采取视频会议的形式对186名广播员进行了实操培训,全力培养一支讲政治、接地气、受欢迎的广播员队伍,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20/0320/128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