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历史数据 新丰:银珠岩的红色故事

新丰:银珠岩的红色故事

新丰县板岭下村银珠岩处于马头镇、黄磜镇和连平县隆街镇三镇交界处,神秘的银珠岩洞便深藏在其中。银珠岩高山绵密、地势险要、植被繁茂,西北方向十余公里更是深山老林,罕有人烟,易守难攻,因此在革命战争时期是敌我双方经常争夺的“咽喉”地带。

党员干部群众到银珠岩参观。潘俊才摄

党员干部群众到银珠岩参观。潘俊才摄

银珠岩老屋位于板岭下村委会北面约五公里的半山坡上,三面环山,山高林密,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约有五户人家30余人口,民风十分纯朴。因为通往这里的山路崎岖难行,所以非常偏僻,但在国民党败退银珠岩后,这里成为革命游击队经常驻扎的地点之一。当时受伤的游击队员就是首先通过这里再转移到银珠岩洞附近的一个能容纳五六十人的天然石屋里面疗伤,而食品和药品也是由外面送到这里,再从这里秘密送到石屋里的伤员处,可谓十分艰险。

银珠岩周屋老屋革命战斗遗址。

银珠岩周屋老屋革命战斗遗址。

当时参加转送食物和药品的村民有张木娇、周云芳、朱石娣三人。根据她们生前口述,当时游击队员受伤后不敢到医院进行治疗,于是经过银珠岩老屋转移到位于深山密林中的银珠岩洞附近的石屋中隐蔽疗伤。因为伤员不敢吃猪油,张木娇便把家里仅剩的半斤花生油送给了他们。受当时条件所限,在缺少治疗药物的情况下,她们便根据土方想方设法从外面找来南瓜瓤给伤员敷伤口。同时,游击队伤员担心暴露目标行踪,不能自行生火做饭,因此饭食都是在外面村里做好后,放入竹担杆里面,由张木娇、周云芳、朱石娣她们装扮成砍柴割草的人,避开跟踪和盘查后再送到山上的石屋里。

新中国成立后,银珠岩老屋因为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先后搬迁到塘梅岭碗厂、四方围,后再搬迁到茶头湾等人员较密集的自然村。如今,这里已是一片荒芜,为密林所覆盖,曾经的房屋已经倒塌,仅剩下裸露的墙脚和一面数米长的低矮残墙。在遗址旁边,村民曾经栽种的杨桃树、青梅树、朱砂桔、沙田柚等果树虽然树老枝虬,但是依旧苍劲挺拔,默默见证了百余年来的沧桑变化,而青葱绿叶也展现了盎然的生机。

石屋在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坍毁了,旧址已是面目全非,看不出洞形。而银珠岩洞据称为前人开矿时挖就,传说可以连通到翁源县龙仙镇地带,进入洞里深处甚至可以听到那边的鸡鸣狗叫声,在革命游击战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兵家常争之地。至今仍为当地老一辈人津津乐道的智取银珠岩战斗就发生在这里,这是新丰人民抗日游击队成立后的第一次战斗,这次战斗为新丰人民武装的壮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也为新丰革命斗争史留下了光辉一页。

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63军152师455团的军械库设在板岭下村银珠岩。1945年6月,新丰抗日游击队经过充分准备,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方法,不费一枪一弹全俘国民党兵22人,缴获马克辛机枪筒13支、机枪2挺、步枪16支、掷弹筒15个、手榴弹110多箱、子弹110多箱、其它军用物资300多担,有效解决了抗日游击队武器装备紧缺问题。后来,我游击队也把这里作为其中的一个隐蔽据点,与敌人展开游击战。目前,战斗遗迹犹在,银珠岩洞犹存,然而洞内森森,深不可测,无人敢深潜其里,亦不明有何所潜藏其内。

银珠岩虽然地势险峻,但是风光秀丽。四周林木苍翠绵密,溪涧长流不断,飞禽走兽时隐时现,灵芝仙草偶见其间,山花野果四时接续。攀爬高峰,眺望远方,可见云卷云舒、日出日落。春夏时节,俯瞰群山,一片葱葱郁郁,恍若绿色的海洋,清风徐来,荡起澄碧的波涛,令人心旷神怡、销遁邪魔!秋冬之时,霜降彩粉,染得层林七彩斑斓,恍若翻飞彩练,生出千般风情!

银珠岩,这是一个适宜徒步、越野、探险、露营的目的地,这是一个适宜赓续红色基因、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革命老区,这是一个适宜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荡涤心灵的“桃花源”。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19/1219/103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