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韶关新闻网历史数据 我市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实施全域创森工作纪实

我市落实“河长制”大力推进实施全域创森工作纪实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我市在推进落实河长制过程中,紧抓江河源头治理这个关键,以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统筹绿美南粤三年行动计划、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和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建设,大力开展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加快生态修复保护,持续保持水土涵养,为境内河湖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营造山清水秀的优美自然环境,促进山水相依、水木共生的良性循环,构建健康、自然的生态体系。

针阔混杂提高林地生态效益

穿越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的251省道、344省道近年来成为自驾游一族的“金牌”路线。湖光潋滟,林木高深,沐浴着清爽秋风,伴随着虫唱鸟鸣,一边穿溪越岭,阅尽山水美景,一边放飞思绪,尽情享受森林氧吧的清新。如此快意之旅,难怪广受追捧。  

“小坑国家森林公园的美在水也在山。”韶关市曲江区国有小坑林场场长刘伟新自豪地告诉记者,近年来该林场以落实“河长制”为契机,大力推进“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培育技术推广示范林”建设,通过套种阔叶林的方法,改变了该林场原来只有松树、杉树等针叶林的单一局面,变成了阔叶林、针叶林混种的模式。树木品种变得丰富,生态的多样性得到了体现,生态功能进一步提升。  

刘伟新告诉记者,示范林面积达1000多亩,通过对林地土壤的研究,筛选出荷木、山杜英、乐昌含笑等6类树种进行套种,加上林场原有树木,树种达到了20多种。多样性的植被提高了林地的生产力,提升了林地发挥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生态效益,防止了林分退化、生态效益差等问题的出现。  

为什么套种阔叶林会有更高的生态效益呢?刘伟新解释说,阔叶林比针叶林涵养水源的能力更高,加上其落叶也有利于保持水分、改善土壤,因而阔针混交模式更能体现林地的生态多样性、提高林地的生态效益。此外,该林场通过保护和抚育等有力举措,使该林场还拥有3万多亩原生态的自然次生林。  今年10月18日,“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发布第三届“中国最美森林”榜单,全国共有6处森林入选,韶关国家森林公园针阔混交原始次生林成为广东唯一入选的“中国最美森林”,为韶关市推进全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增添新亮点。

修复生态保持水土涵养

芙蓉山矿山公园摆放的雕像和模型总能激起市民游客的无限遐想,那些屹立在风雨中的石头或大型机械零件,仿佛诉说着那个时代的奋斗史。曾经这里开山凿石,无数矿工为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现代化工业而努力奋斗。时间如梭,斗转星移,昔日热闹的矿山如今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山坡披上了绿装,平地修建了亭阁,洼地建成了水池。草长莺飞,鱼鳞戏水,矿山公园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  

矿山公园是我市进行生态保护修复的缩影。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我市将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当作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拟投资98亿元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据悉,该项目是全省唯一一个在生态保护修复方面的国家综合试点项目。  

市林业局生态保护科科长聂金伦告诉记者,为突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市在林业生态修复时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森林抚育力度与优化森林资源结构,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二是开展生物资源本底调查与监测,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三是加快生物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形成完整联通的就地保护网络体系;四是加强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强化重点水库和流域生态保护。  

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安排矿山及周边区域生态修复、石漠化综合治理、红砂岭综合治理、粤北生态特别保护区及周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等30个工程,推进我市林业生态修复再上新台阶。

四级联创筑牢粤北生态屏障

今年9月,我市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称号,成为本年度全省唯一一个获得该项荣誉称号的地级市,我市筑牢粤北生态屏障,推进全域创森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近年来,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推进国土绿化工作的抓手,按照“一核七星、三屏六廊、多节点”的总体布局,统筹实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充分加快森林生态、森林服务、森林产业、森林生态文化和森林支撑等五大体系建设,补齐生态短板,以申促建,以建助申,提升我市生态优势。  

聂金伦告诉记者,自我市创森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全市一盘棋”思想统一指挥,各有关部门压实责任,各司其职,汇聚强大工作合力共同推进。通过开展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全市群众参与,使创森知识家喻户晓,环保理念深入人心。今年4月我市完成市级创森双备案,目前7个县(市)均已迈入县级创森行列,全市15个乡镇正在创建省级森林小镇,53个行政村已申报国家森林乡村,市、县、镇、村四级联创的全域创森格局基本形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积极探索具有韶关特色的碳普惠激励机制,实现林业碳汇上市交易。以森林小镇、绿美古树乡村、森林人家、生态文化村建设为依托,打造“森林康养”“森林探险”“春赏杜鹃”“金秋采摘”等系列森林旅游品牌,让绿色惠民产业成为我市农民脱贫奔小康的有效途径。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共完成造林与生态修复29.5万亩,完成森林碳汇工程8.03万亩;新建生态景观林带10公里、600亩;打造乡村绿化美化建设示范点105个,建设全市15个绿美古树乡村;已完成森林抚育78.9万亩;同时整合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大力推进南粤古驿道绿化建设和石漠化地区综合治理。

 

QQ截图20191203131722

文章来源:http://www.sgxw.cn/2019/1202/10022.shtml